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习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是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客观要求。
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要在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方面下功夫。从制度、政策、法律层面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平等权利,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消除歧视性政策措施,在更广泛领域、更深层次上对民营企业做到一视同仁。打破“卷帘门”“玻璃门”等现象,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放宽民间投资领域,破除招投标隐形壁垒,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为民营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舞台。构建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破除民营企业在获取资金、土地、人才、信息、科技等生产要素方面存在的障碍,保证民营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是优化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韧性,激发民营公司发展潜力。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大、融资难融资贵、产权保护不完善等难点痛点堵点,研究制定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增强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内生动力。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以多种形式和渠道增进非公有制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扩大政策宣传覆盖范围,切实把党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关心支持政策宣传好,让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真正知晓政策、读懂政策、享受政策。聚焦非公有制企业最为关心的服务保障、政策落实等问题,以强化服务、凝聚合力、试点示范为导向,建立统一的政策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顺畅的意见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
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要从加强法治入手,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在立法环节,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充分听取非公有制企业意见的立法工作机制,树立平等保护、促进发展的立法理念,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在司法环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执法环节,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坚决依法开展执法检查。在普法用法环节,创新拓展公共法律服务,加强普法载体建设,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把法治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