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 :匠心接力“师徒仨”


来源:米乐m6官网首页vip
发布时间:2024-08-04 14:20:31

  “工匠精神”,是对精湛技艺的追求,更是一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未知的态度。在河南中烟黄金叶生产制造中心制丝车间,一股不息的匠心之风正悄然吹拂,它不仅承载着技艺的传承,更孕育着创新与突破的力量。在这片繁忙而有序的生产线上,有一个维修组合“师徒仨”,他们的故事成为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下的生动注脚。面对复杂多变的设备故障,“师徒仨”从不退缩,他们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用一双双巧手和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一次次化险为夷,确保生产线的平稳运行。

  米存军,一个典型的“60后”,这位“资深”维修工人,在维修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路遥而不坠其志,行远而不改初衷”的工作信念,成为了同事们心中不折不扣的楷模。

  企业成立初期,面对技改项目中的重重困难,特别是梗拐剔除机频繁故障,严重制约生产线的效率,米存军挺身而出,在设备生产厂商束手无策、许多维修工望而却步的时候,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专业功底,连续奋战几昼夜,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准分析,和团队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多项改进措施:包括改进刀尖结构、优化设备正常运行方式、增加辅助筛分系统等。经过这些“系统性”“靶向性”改造,成功破解了技术难题,大幅度的提高该设备的筛分效率,大大降低了原料损耗,为企业在“变革期”的降本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得到了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打铁还需自身硬”,米存军深知这一道理。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中,他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成为设备维修领域的佼佼者。他负责的《一种水幕除尘麻毛分离装置》《烘梗丝机热风管道除尘装置》《一种加香机排潮过滤装置》等20多项技术改造项目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他主导的《降低真空回潮机能源消耗》和《烟梗自动开包机仿形切割的研制》成果均获得企业QC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国优QC成果奖。

  除了是技术上的“顶梁柱”,米存军还是青年维修工们的精神导师。他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徒弟肖一博:“多观察,多思考,用心去体会设备的状态。设备就像我们的孩子,只有我们认认真真地对待,它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种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后辈的无私传承,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青年维修工们前行的道路。

  肖一博,维修班的班长,是一位充满了许多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工人。作为维修班的领头人,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踏入车间,最后一个离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他善于用前瞻性思维和现实工作结合,不断用创新和自主思维推进设备维修管理,展现了“80后”青年工人的担当与拼搏精神。

  面对挑战,肖一博从不退缩。一次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制丝车间的烘丝机突发故障,导致生产线全面停滞,情况紧急。肖一博迅速集结“金扳手突击队”进行排查,凭借深厚的专业相关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以令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定位到问题所在。

  面对没有现成解决方案的情况,肖一博果断决定进行设备的自主维修和优化改造。他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对设备做了详细地拆解和分析,发现控制管理系统的电路板存在设计缺陷,导致频繁故障。他突破传统思维,另辟蹊径,提出了一套高效快捷的改进方案,通过更换电路板中的关键元器件,并重新编写控制程序,成功解决了设备的故障问题。此次改进不仅恢复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转,既节约改造成本,又提升设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善于拼搏的肖一博,持续向更高目标奋进:他个人主持的项目分别于2010年、2012年两次获河南省质协QC成果发表赛一等奖。在2019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河南赛区决赛上,参与并发布的项目《时间分离在翻箱机上的应用》取得了大赛二等奖,在2022年创新联盟工作室大赛上更是一举夺魁。肖一博还先后荣获第八届“大商杯”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郑州市技术状元”和“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地‘充电’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肖一博常常对自己的徒弟王羽说,“点检、排查设备时要多动脑,要有‘上工治未病’的思维,找到根本性问题,善于从问题中发现机遇,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

  新一代青年员工王羽,典型的“90后”,大学毕业后便满怀着对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热情,进入制丝车间,他展现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工作热情。脑袋瓜里充满无数个“为什么”和“新点子”,他每天仔仔细细地观察设备,认真记录操作流程,虚心请教经验比较丰富的师傅们。

  一次,王羽发现生产流量波动次数减少了,但还是会有突发情况。他向师傅肖一博请教:“师傅,我发现波动次数减少了,但还是会有突发情况,该如何预防呢?”肖一博回答道:“多记录,多分析,定期维护,找到流量偶然波动的原因,采用定量分析法和综合管控法进行双层预防,双层排故,将问题的原因控制和消灭在设备运转之前。”

  得到“秘籍”的王羽,如获至宝,工作之余便悄悄“潜伏”到几个问题设备旁,观察运转、倾听声音、采集数据,并提出维修保养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王羽逐渐掌握了设备的运行规律和维护技巧,通过大数据进行模拟预判、改进维保标准和措施等方法,终于使问题设备偶发波动频率降低2个百分点。

  “你这90后小伙可以啊,这个难题都被你拿下了。”同事们个个对这个维修“小将”竖起了大拇指。尝到“成功”喜悦的王羽,对设备的热爱又多了几分,紧接着向着内心的“目标”不断进发。他多次热情参加QC活动,并多次获奖!他参与的《设备全寿命周期数据应用研究》技术改造项目,还获得了河南省科技研究技术成果奖。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老、中、青”三代技术工人正在通过师徒传承,完成技能接力,绘制基层技术创新蓝图。米存军的坚守与奉献,如同磐石般稳固,为技艺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肖一博的创新与担当,如同灼灼星光,引领着维修团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王羽的拼搏与进取,则如同破浪前行的帆船,不断挑战自我,开拓新的征程。正是这“师徒仨”的时空交织,共同构成了技艺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坚实脊梁,不断丰富着“担当进取 创新超越”企业精神文化内涵,持续推动着基层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向前迈进,为企业的高水平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翼 黄阳广)

  “工匠精神”,是对精湛技艺的追求,更是一种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勇于探索未知的态度。面对复杂多变的设备故障,“师徒仨”从不退缩,他们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用一双双巧手和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一次次化险为夷,确保生产线的平稳运行。创新求索:徒弟肖一博的熠熠风采肖一博,维修班的班长,是一位充满了许多活力和创造力的青年工人。他善于用前瞻性思维和现实工作结合,不断用创新和自主思维推进设备维修管理,展现了“80后”青年工人的担当与拼搏精神。